9月1日我參加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辦的『台北小溪頭步道』課程,導覽老師是台灣生態協會的郭寶老師,集合地點就在公車255終點站(大崙尾山站),往前走幾步是翠山步道的起點,旁邊還有兩座流動廁所,交通方便、又有便民的設施。
9月1日是非假日,但是沿途發現有很多人上山來避暑、還有可能之前因疫情在家悶太久了,大家傾巢而出,來享受森林浴、吸收芬多精放鬆一下。還好大家都有遵守防疫規定,帶口罩。
『台北小溪頭步道』為草叢土間的小生物保留棲息的空間,兼顧生態環境的維護。沿途有木棧道、枕木、碎石與木屑建造柔性鋪面增加透水性等..都非常的好走,但有些段都是一直在爬階梯,其中從"華朋觀景亭"還要再爬約60層樓高才能到達小百岳"大崙頭山"。一直爬階梯是我的罩門,現在又需要帶口罩,大家可想而知,帶著口罩爬山真讓人喘不過氣來。
而且因疫情悶在家裡已足足有三個月的時間,雖然當中還是有到河濱公園走路運動,此時才深刻體會到,每天的走路運動量跟爬60層樓高的階梯是如此的微不足道。
全程的環山步道我共休息了兩段(去程、回程各一),還好我沒放棄,因為沿路的景色太美了~~,可近距離觀看山林生態,也有松鼠在林間跳躍。尤其爬到了小百岳大崙頭山時,看到眼前的景色藍天白雲,眺望著遠方的山景,讓人心曠神怡,頓時間爬山的辛苦全然忘記了,直呼值得!當然也要來舉牌拍照,紀念一下,到此一"爬"。
P.S.:文末有郭寶老師爬山、喝水、呼吸、下山及登山杖使用的正確方法影片解說。
↓集合點:公車255終點站(大崙尾山站)。
↓在翠山步道入口處,大家來一個團體照,做為出發的紀錄。
台北小溪頭位於台北近郊的內雙溪,擁有完整的森林生態,三條主要步道:翠山步道、大崙頭自然步道、碧溪步道,構成小溪頭環狀步道,全長大約3公里,步行時間大約3小時,是一條非常怡人的森林浴健行路線,此外,還可以爬上著名的台灣小百岳→大崙頭山(標高:476公尺)。
↓翠山步道地圖。
↓這裡的天然森林幅員遼闊,生態豐富多元,郭寶老師邊帶著我們往前走,邊解說台北小溪頭步道的生態,學員們也很認真的在拍照、做筆記....
↓辨識姑婆芋的第一步驟:葉子有深"V"的形狀,第二:水澆在葉子上不會停留水珠。
↓舊警用靶場。
↓眺望台北小溪頭,藍天與翠綠的山巒層層堆疊著相互輝映,美不勝收啊~~
↓葉子有毛茸茸的"巴西野牡丹"。
↓崛起於侏儸紀時期的"雙扇蕨"。
↓指標處(華朋觀景亭)也是爬上乘風堡的起點,從此處還要爬約60層樓高才能到達小百岳-大崙頭山。
↓華朋觀景亭:山青水秀群鳥啼,遠眺近觀兩相宜,行腳過客莫匆忙,華朋亭中且暫息。
↓大崙頭自然步道(枕木步道登山口)。
全長超過1000公尺的自然之旅,從你腳下開始,木棧道引領你從各種角度體驗大崙頭山森林的自然風貌,不論是地面上翠綠蕨類植物、高聳直立大樹、苔痕斑紋的奇石,或極目遠眺的視野都有一些故事,想告訴你拋開塵俗邁開腳步,來盡情享受一趟大崙頭森林之旅。
↓大崙頭自然步道(枕木步道登山口)。
步道沿途因為靜,可聽到風流動的聲音,帶動著樹林搖曳的聲音,小鳥、夏蟬如精靈般是這片林中的主角。
↓大崙頭自然步道由枕木圍邊做成的步道,為草叢土間的小生物保留棲息的空間,兼顧生態環境的維護。沿途的枕木步道都非常的好走,但都是一直在爬階梯,且要爬60層樓高才能到達小百岳"大崙頭山"。一直爬階梯是我的罩門,現在又需要帶口罩,大家可想而知,帶著口罩爬山真讓人喘不過氣來。而且因疫情悶在家裡已足足有三個月的時間,雖然當中還是有到河濱公園走路運動,此時才深刻體會到,每天的走路運動量跟爬60層樓高的階梯是如此的微不足道。這時的我已經爬得氣喘吁吁,臉色滄白了,只好脫隊找個地方休息片刻再出發。
↓登頂了,終於爬到小百岳大崙頭山了,眼前的景色藍天白雲,眺望著遠方的山景,讓人心曠神怡,剛才的辛苦全然忘記,直呼值得!當然也要來舉牌拍照,紀念一下,到此一"爬"。
↓小百岳"大崙頭山"(標高:476公尺)
↓大崙頭山加密控制點(三角點)。
↓接下來要往太陽廣場、石頭厝出發了~~(指標牌下往往都會有可愛的台灣樹蛙圖示)。
↓蕨類在這附近的山區很常見,如筆筒樹、台灣桫欏、鬼桫欏,因是背風且濕度高,適合蕨類生長。
↓環狀步道也特別用心設計,為維護山林美景及生態多樣性,用木棧道保留生物通道。
↓沿途有蝸牛造型的手扶欄杆
↓也有松鼠造型的手扶欄杆
↓高架的棧道,穿梭於紅楠為主的低海拔森林,兩旁的扶手欄杆也發揮巧思,置入了蝸牛及松鼠的意象,讓山友們親山外又增添些許樂趣。
↓往風衝林平台指標。
↓一望無際的天空與綿延山巒相伴,翠綠盎然的極佳美景。
↓風衝林平台:高架的雲梯平台,伸向天空,俯瞰腳下,有整片風衝矮林,隨風搖擺, 風聲呼嘯耳際;平台受風吹襲,搖搖晃晃,彷彿地震般,讓人怕怕的。而環繞360度的視野,眺望著台北小溪頭山嶺森林,風光盡入眼簾。(P.S.:平台因沒有主要的支撐點,平台上最多只能站10人。)
↓大崙頭尾山木棧道登山口。
↓用北投唭哩岸砂岩砌建的石頭厝。
↓用北投唭哩岸砂岩砌建的石頭厝。
↓安山岩。
↓石頭厝旁的太陽廣場。
↓石頭厝的屋簷上發現了一隻人面蜘蛛。
查了Google發現到"人面蜘蛛原來是一妻多夫"
人面蜘蛛所結的網上,除了一隻體型特大的蜘蛛外,在旁邊還可發現有幾隻身長僅約5~6公分的紅色小型蜘蛛(下圖紅圈處),牠們與網子的主人身形相差懸殊。原來,網上的這隻大蜘蛛是母蜘蛛。那幾隻紅色的小蜘蛛是公蜘蛛。公蜘蛛在此的目的,其實是為尋找與母蜘蛛交配的機會。所以在同一面網中,常有兩隻以上的公蜘蛛,有時甚至可達十隻以上。這些公蜘蛛平時吃母蜘蛛剩下的食物為生。此外, 公蜘蛛還有可能被母蜘蛛吃掉。
↓有肚臍眼的樹:仔細觀察洞的上下兩端,樹幹上有一段長長像是開刀過的蜈蚣疤痕,這是它的"療傷組織"。植物也跟動物一樣,受傷之後具有程度性的自癒能力,可以將受傷的組織接合。
↓回程碧溪步道景觀。
↓大崙頭山、大崙頭尾山的山岩層屬於台北最古老的地層。大約是在2~3千萬年前所沉積的,再經過地殼的變動後,形成現在的面貌。其主要是由顆粒較粗的石英砂及石英礫所組成,膠結性佳,岩層比較堅硬,並富含鐵質,因此常可看到岩石上紅褐色的氧化鐵。這種岩石常成大塊崩落,在這個地方看到的石頭,即是從別處崩落的巨大石塊。
↓這些樹好像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,美極了!真的有點像置身在南投溪頭的FU~~
↓終於要回到原點了~~~
↓保有復古懷舊的255公車站等候亭,帶著滿足的心,結束此趟活動搭公車回家。
→請按這裡觀看郭寶老師爬山、喝水、呼吸、下山及登山杖使用的正確方法影片解說!
【注意事項】山上夏天小黑蚊多,要記得帶防蚊液。
【交通資訊】搭255公車到終點站(大崙尾山)。